遗址概况
发现与发掘:遗址发现于 1981 年,1999 年至 2007 年进行了历时 9 年的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 3000 多平方米;2013 年至 2019 年进行第二阶段田野考古工作,发掘面积近 6000 平方米,发现遗迹 450 余处。
文化类型: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其中以齐家文化为主。
遗址性质: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也是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史前灾难遗址,被称为 “东方庞贝”,保留有史前地震、黄河大洪水和泥石流等多重灾难遗迹。
园区建设
建设历程:2013 年 12 月底,喇家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立项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 年整个园区的前期工作开始,2015 年正式启动建设,2018 年 5 月喇家遗址博物馆建设完工。
园区布局:以遗址为核心,周边配套建设了一系列设施,包括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和宣传栏,蜿蜒的小径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房屋遗址,还有种植着当地特色植物的区域,与古老的遗址相互映衬,营造出独特而和谐的氛围。
博物馆:喇家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 7582 平方米,馆内展出喇家遗址出土文物 294 件套。博物馆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重现齐家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场景,让文化展示变成了生动鲜活、触手可及的历史重现。
主要文物
黄河磬王:喇家遗址最惊人的发现之一,长 91 厘米,宽 61 厘米,厚 4 厘米,呈长方形,有琢制的穿孔以便于悬挂,边缘有象征性的刃部,是仿制同时代长方形石刀的形状制成,与传统所见的弓背形、曲尺形磬不同。
巨型玉刀:长 35 厘米,宽 15 厘米,厚 0.5 厘米,上面有圆孔且在第二孔处断裂。
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2002 年在喇家遗址东区 F20 房址地面出土,这个以粟(小米)为主,混合少量的黍(黄米)制作而成的 “植物化石”,是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实物证据。
特色活动
彩陶主题灯光秀:如 “一面等你四千年 —— 彩陶灯会” 主题活动,自 1 月 1 日起每晚 18 时至 21 时 30 分开灯,通过各式各样的彩陶主题灯光装置,将整个公园营造出既梦幻又富有历史韵味的氛围。
梦幻灯光艺术节:通过打造各具特色的光影场景,提升游客的剧情体验感与视觉震撼力,运用现代科技融合传统元素,构筑成绚烂奇幻空间,让游客感受声、光、电多位一体的光影盛宴。
价值意义
考古研究价值:喇家遗址的发掘是齐家文化发现以来全新、最重大的突破,对于黄河上游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遗址中广泛出现的玉器资料丰富了齐家文化玉器的内涵;史前灾难现场的发现揭示了 4000 年前后黄河上游的史前灾变事件,为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文化旅游价值: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喇家遗址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史前文明的重要窗口,通过遗址展示、博物馆展览、特色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